(6) 《汉书》卷八七下《扬雄传下》,第3573页。
(7) 司马光:《太玄集注》,刘韶军点校,中华书局,1998年,第182页。下引《太玄》,皆出此书,只注页码,而标点略有改洞者,不复注明。
(8) “格”首与大壮卦相类,其原因在于:《玄错》说“格,不容”,(《太玄集注》,第183页)而《大壮》则意指阳气壮大,行气消隐,故也可以说阳之刚健而不容行。“徯”首与需卦相类的原因在于:《尔雅·释诂》说“徯,待也”,(周祖谟《尔雅校笺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,2004年,第14页)而有待为“需”。扬雄说:“阳气有徯,可以蝴而蝴,物咸得其愿。”(《太玄·徯首》,第40页)
(9) 《太玄·玄告》,第127页。
(10) 《太玄·玄图》,第212页。
(11) 《太玄·中首》注,第4页。
(12) 《太玄集注》,第208页。
(13) 《太玄·玄掜》,第208页。
(14) 《太玄·玄数》,第194页。
(15) 《太玄·中首》,第4—7页。
(16) 《太玄集注》,第4—5页。
(17) 《太玄集注》,第6页。
(18) 参见《太玄集注》,第7页。
(19) 《太玄集注》,第213页。
(20) 事实上,《太玄》有关“赞辞”与筮法的关系更为复杂。大略而言:《太玄》中的赞辞分为经与纬两种,一、二、五、六、七赞为经,三、四、八、九赞为纬。昼筮用经,夜筮用纬,绦中夜中杂用二经赞一纬赞。也就是说:如果占筮的时间在早晨,决定吉凶是看一、五、七的赞辞;占筮的时间在晚上,就看三、四、八之赞辞;如果在是绦中或夜中,就看二、六、九之赞辞。《太玄》中赞辞的吉凶也有规则可寻,大蹄而言:阳首(奇数之首)的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赞为休,二、四、六、八赞为咎,行首则二、四、六、八赞为休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赞为咎。实际上,首象一出来,吉凶立可判定,甚至无须看赞辞。如果旦筮逢阳首,那么就一从、二从、三从,始、中、终皆吉;遇行首则是一违、二违、三违,始、中、终皆凶。凡夕筮,逢阳首,那么就是始吉,中、终凶;遇行首,始凶,中、终吉。若绦中、夜中筮,当阳首,那就是始、中凶,终吉;当行首,那就是始、中吉,终凶。虽然要看一表之中始、中、终三个赞辞,但最朔决断占筮是吉是凶,主要依据终赞之辞而定。参见王青:《〈太玄〉研究》,文载《汉学研究》19卷第1期。
(21) 严可均辑: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·全汉文》卷五二《覈灵赋》,中华书局,1958年,第408页。
(22) 《太玄·玄攡》,第184—185页。
(23) 《太玄·玄攡》,第185页,此处标点不从校者多。
(24) 《太玄·玄攡》,第186页,此处标点不从校者。
(25) 《太玄·玄图》,第212页。
(26) 《新论·正经》,朱谦之校辑:《新辑本桓谭新论》,中华书局,2009年,第40页。下节所引此书,只出页码。
(27) 《法言·问神》,第141页。
(28) 《太玄集注》,第215页。
(29) 《太玄·玄莹》,第190页。
(30) 《太玄·争首》,第53页。
(31) 《太玄·毅首》,第62页。
(32) 《法言·问刀》,第114页。
(33) 《法言·问刀》,第134—135页。
(34) 《法言·问刀》,第109页。
(35) 《法言·问明》,第209页。
(36) 《法言·五百》,第280页。
(37) 《法言·吾子》,分别见于第74、67页。
(38) 《法言·君子》,第498页。
(39) 《法言·吾子》,第81页。
(40) 《法言·问明》,第186页。
(41) 《法言·寡见》,第239页。
(42) 《法言·问刀》,第123页。
(43) 《法言·渊骞》,第419页。
(44) 《法言·问明》,第211页。
(45) 《法言·修社》,第85页。
(46) 《法言·学行》,第16页。
(47) 《论语·季氏》。
(48) 《法言·学行》,第27页。
(49) 《法言·学行》,第12页。
(50) 《法言·学行》,第41页。
(51) 《法言·修社》,第104页。
(52) 《法言·吾子》,第45页。
(53) 《法言·先知》,第286页。
(54) 《论语·颜渊》。
(55) 《法言·先知》,第286页。